【施政報告2017.前瞻】 不論貧富 準老人同憂醫療開支

香港安老院宿位不足,五千長者等到死
2月 12, 2018
不老頑童巧手助人 卡板做櫈送老人
2月 14, 2018

【施政報告2017.前瞻】 不論貧富 準老人同憂醫療開支

高齡海嘯來勢洶洶,年輕人或許覺得有距離感,但一班50多歲的「準長者」,不論是中產抑或基層人士,均感到憂心忡忡,前者擔心罹患大病「一鋪清袋」,後者恐無錢看醫生,反映不論貧富,本港醫療制度均無法為老人帶來安全感。

 

吳樂文(Norman)今年53歲,是製藥公司的市場及政策主管,太太任銀行管理層,二人年薪均逾100萬元;兒子在美國就讀大學,夫婦兩人現居跑馬地千呎單位,市值超過2,000萬,Norman的銀行戶口尚預留逾2,000萬元儲蓄作為退休金。

如此「牌面」,乍看起來恍若是衣食無憂的格局,但當記者問及他會否擔心安老問題時,他只深深嘆了一口氣,他預算退休後每月開支將由現時的五萬元,壓縮至約三萬元,帳面上看應該綽綽有餘,不少同事認為他是「無負擔、上咗岸」,但Norman的妻子經常憂慮不夠錢退休。例如他一個星期前背痛,去了幾趟私家醫院求醫,埋單花了近1.6萬元,「其實永遠都無一個夠字……萬一生腫瘤買標靶藥,最少要花500萬元。」

即使Norman已預留千萬作退休金,但仍憂慮不夠退休後的開支。(黃寶瑩攝)

事實上,他2008年驗身時發現甲狀腺有腫瘤並於養和醫院做手術,那是他人生的轉捩點。他對老年的憂慮,一方面害怕要人照顧,亦要憂慮想像以外的開銷。他母親原是一位家庭醫生,72歲退休,以為可享福,兩年後卻確診腦退化症,往後十年逐漸失去自理能力,他們三兄弟姐妹聘請了兩位菲傭及一位助護照顧母親,直至她2015年離世,堅持不送母親入住老人院,擔心她會被虐待。Norman多次感嘆「久病無孝子」,要求每個子女都有金錢及精力去照顧家中長者談何容易?

Norman不希望自己會成為兒子的負累,所以早早購買了醫療保險,又打算永不退休,希望往後亦能自給自足。訪問期間,他多次笑言中產很着重分析、計劃,想享受良好服務,他形容政府過往在安老方面「無遠見,純做show」,批評現時醫療政策治標不治本。他認為政府不應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應該有長遠政策思維,例如制訂健康指數,評估長者健康。此外,亦可以制訂預防措施,「安老與健康應該有一致性,不應該待老人家有病,才提供安老服務。」

黃女士只祈求身體健康,可以一直工作維持生計,未敢言休。(陳嘉元攝)

基層:僅400元積蓄 未敢言休

中產對退休亦有如此憂慮,何況是56歲的基層打工仔黃女士。她任職洗碗工,日做九小時,月入1.2萬元,現時獨居深水埗60呎劏房。3,300元月租是她最大的支出,其次是2,000多元買餸錢。對不少像黃女士般生活的基層而言,根本沒有退休二字,她現時銀行戶口只有400元積蓄,強積金戶口有20萬元,「食飯、看病、交租都要錢,退休後沒有人養你,難道要露宿街頭?只要有氣有力,都會做下去。」雖然有三名子女,但自從與丈夫離婚後,子女亦隨丈夫而去,甚少聯繫,亦從未給予生活費。現時她孤身一人與生活搏鬥,還要應付突如其來的疾病。單是上個月,求診已花費了2,000元。半年前切除子宮腫瘤的手術便需要7,000元,幸得教會資助,最終她只需要支付200元。

展望晚年,黃女士最擔心疾病來襲殺她一個措手不及。她亦有想過勒緊褲頭,自掏腰包購買醫療保險緩解醫療開支,惜按黃女士目前年齡及病歷計算,投保保費對她來說太貴。現時她只有靠醫生處方的止痛藥紓緩腰痛,忍痛繼續上班。「假如突然有事都無辦法,傾盡全副身家都是少少錢」,現時她只能祈求身體健康,希望可以一直工作,維持生計。

黃女士正在輪候單身人士宿舍,希望紓緩房租壓力,長遠則希望上樓,並希望政府每月向長者發放兩三千元生活費。談到最理想的晚年生活,她認為是「半工作、半休息」。但在缺少全面退休保障制度的香港,許多基層長者或許只能繼續靠拼命拾紙皮、洗廁所、洗碗去努力生存。

https://www.hk01.com/%E6%B8%AF%E8%81%9E/121334/-%E6%96%BD%E6%94%BF%E5%A0%B1%E5%91%8A2017-%E5%89%8D%E7%9E%BB-%E4%B8%8D%E8%AB%96%E8%B2%A7%E5%AF%8C-%E6%BA%96%E8%80%81%E4%BA%BA%E5%90%8C%E6%86%82%E9%86%AB%E7%99%82%E9%96%8B%E6%94%A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招募義工 | 支持益善之家 轉贈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