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立法會祕書處於12月15日發表名為「人口老化的挑戰」的《研究簡報》,指出香港老年人口增多,但政府資助的安老院舍宿位數目過去10年幾乎不變,造成申請人數多、輪候時間長等問題。2014年,有5568位輪候的長者在獲得宿位前已經離世,達到過去10年來新高。
許多沒有參與政府買位計劃的私營安老院舍,在提供空間和人手方面均較其他安老院舍遜色,造成安老院舍間質素參差,引起社會關注。
《研究簡報》
報告指出,香港人口急速老化,現有約112萬65歲及以上人士,佔全部人口的六分之一,2064年更可能上升至三分之一。長者患病、殘疾比例也有所增加,2013年60歲及以上人士中,61.8%患有至少1種慢性疾病,28.4%至少有一項殘疾。
隨着長者護理需求增加,香港社會福利署自2000年起推出「安老服務統一評估機制」,合資格長者可以申請政府資助宿位,包括公營性質的安老院(津助或合約安老院)宿位,以及政府在私營性質的安老院購買的宿位。
從2010至2011年度到2014至2015年度,輪候資助宿位的長者增加了4598名,但資助名額只增加了1457個;宿位輪候時間也十分漫長,在2014至2015年度,入住公營安老院平均需輪候37個月,入住私營安老院的資助宿位也需8個月。
除資助宿位外,長者也可入住沒有參與政府買位計劃的私營安老院,但這些安老院只需達到《安老院條例》規定的最低標準,因此往往質素欠佳。
報告顯示,這些安老院的住客人均面積為7.5平方米,每百名住客配有16.3名員工(包括護士、保健員、護理員等),與合約養老的20.8平方米、42.3人有顯著差距。私營安老院也不時傳出虐待長者的醜聞,如「劍橋護老院」被揭在露天場所將長者脱光後推入室內洗澡。
為提高私營安老院質素,港府已於 2013 年修訂《安老院實務守則》,並計劃在近年推出「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 」項目。但有人認為,更有效的措施是提高《安老院條例》中空間和人手的最低標準,相關標準在過去19年都未曾修訂。
報告指出,港府已著手增加宿位,但仍面臨興建院舍耗時長(一般最少需要5年)、業界人手短缺等問題。此外,港府亦希望落實「居家安老為本,院舍照顧為後援」的方針,通過優化居家照顧服務,延遲長者入住安老院的時間。但這兩類服務的投入目前較不均衡,2014至2015年度,港府投入39億港元提供2萬6325個住宿照顧名額,但只投入11億港元提供了9680個社區照顧名額。
報告還提到「積極老齡化措施」,令尚有自理能力的長者保持活躍和獨立。新加坡今年投入30億新加坡元(165億港元)推出「幸福老齡化行動計劃」,涵蓋健康保健、學習、義工、就業、住屋等12個方面。港府近年也設立了長者學苑、推出「二元公共交通票優惠計劃」等措施,令長者積極度過晚年。
原文:《香港安老院宿位不足,五千長者等到死》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51216-dailynews-hk-aging/
© 端傳媒 Initium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