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綁老人.上】新派老人院改革 年輕院長:想令院友似返個人!

如何選擇合適安老院舍
一月 17, 2018
荷蘭跨代屋 / 香港安老院舍
一月 18, 2018

【不綁老人.上】新派老人院改革 年輕院長:想令院友似返個人!

走進位於薄扶林的竹林明堂護理安老院,迎面而來的是這位「三字頭」院長梁曙㬢。他一入行當社工,就做長者院舍服務,逾七年前入職此院舍時是社工,四年前晉升為院長。院舍已有近30年歷史,連地下合共4層,169個宿位全屬政府資助,全院滿座;據說要排期,最少等3年。現時院友由最精靈的行得走得,到體弱如完全臥床、沒有反應的都有。

問他為何院舍可以不綁老人家?他問:「你知不知老人院通常幾點食晚飯?」有家人住過老人院的,都知大約下午四、五點,仍是「日光日白」的時候。原來他們的經驗,要由開飯時間說起。

約定俗成的習慣

老人院舍要綁(行內稱「約束」)老人,原因常見有三種:常常自行拔喉(胃喉、鼻喉或其他醫療輔助儀器等)、行為不受控(如走失、打人、自殘或弄傷自己如抓損皮膚等),還有一種叫「綁開就綁」,即上手在醫院或其他院舍、甚至家中已被綁的就惟有繼續。

晚上是綁人的高峰時段,尤其長者沒有入睡而生問題的話。為何不睡?「院舍四、五點便食晚飯,飯後沒事可做,豈不是要六、七點就瞓?老人可以瞓得幾多個鐘?所以凌晨一、兩點就起身了。」早開飯常見原因,是遷就職員交更時間。梁曙㬢說,綁老人是由一系列的問題引申而來。要改,就要「連根拔起」地改。

於是,他們試行將晚飯延至黃昏6點至6點半,遲兩小時開飯對院舍而言是「牽一髮動全身」,但他們發現,無需加工時加人手,只要調動更期和工作安排等,便可延遲開餐。

實行的結果是,長者的生理時鐘調節了,果然回到「日入而息」的常態,晚間的問題亦相應減少。綁的需要,就減少了一大項。

擒床背後

有時是環境所致,也有個人情況使然。曾有一院友晚上「擒床」,為預防跌倒而被綁。他們與家屬嘗試尋出「擒床」原因,才知原來老人從前做夜更工作,負責執拾衣物,於是社工、護士、護理員等一起想出,晚上在其床邊放摺好的衣服,老人從此每晚安心睡去。

梁曙㬢說,這個案他們用了數星期才探索出背後因由,看來耗時,但其實找到了之後,根治很簡單,反而省下許多工夫。

綁與不綁之間的彈性

「開始時我們想零約束,雖發現實際上做不到,但也希望透過個案評估,逐步減少。」梁曙㬢說,萌生這想法的轉捩點,是在2015年,傳媒披露多宗院舍虐待老人的個案後,令他們反思「如何為老人家做多少少嘢」,「提高他們的生活質素,似返個人!」

竹林明堂護理安老院總護理主任鄧照峰指,他們當時逐層樓、逐個個案檢視被綁原因,希望找到替代方法,或起碼減少綁的程度。有些老人是持續抓損皮膚至流血所致,若有皮膚病先治理,又教老人即使搔癢亦要輕力,「沒抓損皮膚,又何需綁?」或從程度入手──從前綁手會帶上厚板製的「波拍」,限制手指活動,但對這類僅想搔癢的長者來說,未免太嚴重,於是有前線護理員想出,車製如BB手套的薄布手套,同樣能限制手指活動,但輕巧得多。

防跌倒 唔綁得唔得?

88歲的張少萍婆婆,八年半前入住這裏。當年因中風而住院逾數月,醫院怕她跌倒,將她「五花大綁」在病床上。轉送老人院舍時仍坐輪椅,沖涼換片食飯,都要靠服務員照顧。

「這裏的物理治療師鼓勵我,『少萍,你要努力行返呀,唔好放棄』,我都好聽佢話。」院舍積極安排她做復康活動,由坐輪椅、用助行架,到這天篤著拐杖,從二樓走到地下會議室來受訪,是她努力學行的成果。說到院舍膳食她更雀躍,「每日有湯水,蓮藕豬肉湯,好好餸。」有氣有力,人也更活躍。其實她兩年前確診患上三期腸癌,做過手術後,因考慮年老承受不了化療,醫生囑咐她要開心過日子,「我唔驚,我年紀大,責任完成晒。」只要有拐杖,她便沒什麼好怕,「呢個拐杖會一直用,我年紀咁大,點都要安全。」

竹林明堂護理安老院服務總監鍾晉豐說,入住老人院不是為了等待退化,「我們想盡量維持其能力,甚至希望改善少少。若只是行路弱一點,透過練習可以行好一些。」理念是「能吃碎餐,便不用吃糊餐」的正向態度。

https://www.hk01.com/%E7%A4%BE%E5%8D%80/134570/-%E4%B8%8D%E7%B6%81%E8%80%81%E4%BA%BA-%E4%B8%8A-%E6%96%B0%E6%B4%BE%E8%80%81%E4%BA%BA%E9%99%A2%E6%94%B9%E9%9D%A9-%E5%B9%B4%E8%BC%95%E9%99%A2%E9%95%B7-%E6%83%B3%E4%BB%A4%E9%99%A2%E5%8F%8B%E4%BC%BC%E8%BF%94%E5%80%8B%E4%BA%BA-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招募義工 | 支持益善之家 轉贈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