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檢基、羅厚璟
說老實,我們一直都很享受落到社區見到老友記的時光,見到曾經找我們幫忙、或曾幫助我們爭取權益、做義工或活動的老友記們,都感到很親切。不過隨年月過去,不斷有老朋友離開,也令人心酸,漸見多年一同建設社區的老友記,有些開始身體多病,有些開始行動不便,心裡自然份外感觸良多。
早前我寫了不少篇文章與老友記相關,當中筲箕灣耀東邨那宗銀髮慘劇,一名80歲男士不忍多年相依為命的老伴長期患病,結果勒死老伴窒息好走一事,我們已要求政府積極改善扶老政策與措施。但不幸,最近我們又在媒體裡看到更多銀髮與長期病患者之苦況。
根據香港01報導,再有一名年近80歲、患高血壓、睡眠窒息症的黃伯,仍要吃力地照顧百歲母。更糟的是黃伯有想過砍死母親再一起跳樓,他們身心靈的需要不是外人能夠明白,而冷漠無情的政府只設重重框架去實施所謂的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實際上兩位前輩都需要多加照料!黃伯的母親目前正苦苦輪候社會福利署的護養院,之前黃伯母曾入住私營頤養院一個月,但院方收費逾二萬元!他們難以負擔。另亦有一位溫先生,其妻比他年長10歲。溫太去年中風後右身癱瘓,溫生只能離職放下工作而全職去照顧太太,壓力也是極大和旁人不能明白,又是坦言曾想過勒死溫太然後自殺或坐監。
驚人的數字及實況
這個老人照顧的問題,可先說數字。
2016年人口統計,當年65歲或以上人口1,162,467人。順道說說,同年55歲至90歲的人口2,218,014人,即粗略估算,十年後會是65歲或以上的人口急劇上升。
可能讀者未必了解何謂「各類型」院舍。老人家各有不同的護理需要,最低護理程度的是長者宿舍、較低的是安老院、較高的是護理安老院、最高的是護養院。社署現時會按一個「統一評估機制」去編排各類院舍的中央輪候名冊。
而根據參考2017年6月30日社會福利署提供的統計顯示,申請各類型資助長者住宿照顧服務的平均輪候時間為23個月,長到不合理。「護理安老宿位津助院舍及合約院舍」竟然要37個月!「護養院宿位」也要23個月!輪候資助長者住宿照顧服務的人數36,948人。最壞的是, 社署這些「簡單」的加完再除的「平均數」,其實是沒有反映很多人的現實情況的。所謂的23個月,包括所有買位、私院、合約、政府,如老人家有需要,只能等一個地區或甚至一間院舍,有真實個案要等足足7年。院舍位少,很多實況是要輪候得比平均時間更長,而似乎社署的「平均法」安排,令社會以為政府解決到問題!
截至2017年6月30日,香港所有資助及非資助宿位(包括各類院舍:長者宿舍、安老院、護理安老院、護養院)數字:一、資助宿位方面。津助、自負盈虧及合約院舍19,049個宿位(26%);改善買位計劃提供的宿位8,075個宿位(11%)。二、非資助宿位方面。自負盈虧及合約院舍5,047個宿位(7%);私營安老院41,775個宿位(56%)。姑勿論老友記需要護理的程度不同,全部總數是73,946。
原來各類資助宿位只有區區27,124 個,以致3.7萬個輪候,輪候的人足足多過供應近一倍半。難怪黃伯直言:「到我執骨都未等到,唔敢望喇!」
看完數字看實況,輪候時間的長短,也視乎老人家自身的選擇,如只選定某一間院舍,輪侯時間便會長,而如果其選擇較闊,香港、九龍、新界、離島都選,輪候時間便不會這麼長。上面提過的簡單平均數就是這原理,其實社署顯示的只是平均時間,只是拉勻快與慢的人而得出片面的平均數而已。而有長者服務社工表示,老人家要輪候到宿位,一是區域要闊、二要有少少病狀就申請(可能靠一時出現的不舒服入院)、三就是要難聽一點講靠命硬了!
實際上,輪候得長期護理的老人家,都有健康毛病及問題。有時終於輪候到的時候,又因為身體狀況惡化,再做評估又要轉隊去更高護理程度的院舍。最終惡化到去世也進不了院舍。而這些案例子恒河沙數,俯拾皆是!雖說由「護理安老院」轉「護養院」不用由頭輪候,但因護養院數目更少,如老人家要轉隊,輪候時間亦會變長。
另外,香港有個不真長遠正惠及長者所需的「非活躍」的制度(簡稱inactive),長者用社區照顧服務要暫停排隊長者院舍,為之inactive,雖說隨時可以再active返來。
又打個比喻,長者去飲茶,早上11:30取了籌,未入座又少少餓,走開了去逛街,食了一串魚蛋(比喻為選用了社區服務),即是凍結了住宿服務,inactive了,為之「非活躍」。但到下午12:30有需要必須入座,但前面已經可能多了100以上排隊,到長者他肚餓,很有服務需要時,但由於inactive了而本來的位已另給別人,使條隊更長了。倘若原來在他之前的老友記又有人恢復凍結,整條隊又會延遲了。排隊的人、恢復凍結的人,愈來愈多,但服務的位又不加,加上人口老化,問題沒有真正被解決,只是數字上的偷換概念而矣!長者暫選社區照顧,變了inactive,是沒有服務增長的!經常聽部份老友記說他們是不知情的,有些還以為自己仍在輪候,結果去到某一日才知自己原來是inactive不在輪候大隊之中,所以有些長者可謂排到去世過身都不知道,死都未排到!
擠牙膏的政策
社署稱,政府已在21個發展項目中預留用地,興建新的安老院舍和長者日間護理單位,預計新院舍將於2017-18年度開始陸續投入服務,並提供約「2,370」個安老宿位。2,370佔36,948幾多,你們這些年薪過百萬、不憂柴憂米、毋須擔心安老問題的高官們!你們自己計一計數!這21個預留用地2,370個宿位,從現實角度看,不可能足夠,輪候入住長者院舍近四萬人。如果一間普通院舍住200多人,要開百多間以上才勉強足夠,更何況每個宿位需要讓老友記居住一段很長的時間。
經常與長者接觸的註冊社工羅厚璟先生認為,不要說政府有沒有心,有心也未必有力。要配合其他的專業人員,如社工、護士、甚至連照顧的看護都不夠人,政府沒有長遠的規劃,只是頭痛醫頭,結果社區支援做了數十年,香港仍然維持世界上最高比率入住長者院舍之地區,長期也聽到不同院舍的不幸慘況。現實來說,我們知道社區照顧之政策必然要維持下去,那麼,我們認為出路就是,政府如能夠把社區支援做得更好,老友記未必要住院舍。可惜,現在就明顯是社區支援服務做得不夠好,例如發展的步伐、人力、資金、資認與資料,甚至配套等都不足夠。尤其是照顧者還要自行申請關愛基金,概括多方面也對家人和照顧者也會做成壓力,而很多現存的資源都不能緊貼社區、家居環境變遷和香港的轉變,在這樣的情況下去加強各項安老服務,脫節離地情況非常嚴重。
因此我們強調,政府相關決策當局應該更多去了解長者、了解照顧者,在社區生活怎樣為之適當,以及怎樣為之足夠。我們經常接觸很多個案,了解很多長者與照顧者,他們身心靈上都各有需要,不是派服務券可以解決的!高官與當局不了解,最後就藥石亂投,不僅沒有成本效益,更是浪費資源。最終,慘劇繼續循環不幸地發生。
改善方案
我們建議,首先政府可以找獨立的第三方,例如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之類,做一個實證、全面、深入的研究,從多方面和多角度,真誠和真實地了解各類相關人士的需要。同時,在推行層面的工作上,舊有的求助模式框住了他們如何獲得服務及誰人可以提供服務,不一定是由長者中心或長者服務機構去推行,建議長者、長期病患者與其照顧者,可以增撥資源透過和使用社企或者其他不同類別的非政府機構,用創新的手法去回應需要,而不同類別的地區團體和機構也可以提供新穎的服務,打破墨守常規,使更能夠貼地去實施政策,才可以真實落實需要和支援。再者,增撥資源在外展工作的專業與輔助專業人員,包括護士、物理/職業治療師、照顧員等,以及讓社工主動找出有需要長者並長期身心靈各方面跟進等。因此,社區照顧的好處及優點先可以得充分發揮,長者與照顧者才能夠看到出路,再適當和有力地增加興建安老院舍的速度和數量,雙管或多管齊下,這樣的切入才變得更有意義。
01博評-香港地
https://www.hk01.com/01%E5%8D%9A%E8%A9%95-%E9%A6%99%E6%B8%AF%E5%9C%B0/109746/-%E5%AE%89%E8%80%81%E5%95%8F%E9%A1%8C-%E4%BE%86%E7%A8%BF-%E9%99%A2%E8%88%8D%E4%B8%8D%E8%B6%B3%E9%95%B7%E8%80%85-%E6%AD%BB%E7%AD%89-%E8%A6%81%E6%B1%82%E8%B2%BC%E5%9C%B0%E5%AE%89%E8%80%81%E7%85%A7%E9%A1%A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