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院][護老院][安老院]團體推算25萬長者輕微抑鬱

[老人院][護老院][安老院]港人對長者抑鬱存誤解 提醒老人家「有福」或致反效果
四月 3, 2018
[老人院][護老院][安老院]上門裝平安鐘 與長者溝通最緊要
四月 5, 2018

[老人院][護老院][安老院]團體推算25萬長者輕微抑鬱

【明報專訊】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調查發現,約15%受訪老人呈現輕微抑鬱徵狀,推算全港約有25萬長者有類似情况,呼籲政府盡早支援。該機構的長者服務協調主任蕭穎提醒,長者往往較多關心身體病徵,或傾向隱藏情緒問題,呼籲家人多留意長者有否出現記憶力下跌、失眠、脾氣變得暴躁等情况。

調查﹕15%有輕微徵狀

愛羣社會服務處於2016年4月至去年3月訪問1543名60歲或以上會員,並按老人抑鬱量表(簡短版)作分析。該量表由美國史丹福大學精神病學及行為科學學者在1980年代設計,共有15條問題,用以初步篩選抑鬱長者。調查顯示,15%受訪者出現輕微抑鬱症狀,以2016年全港有165萬名60歲或以上長者推算,約25萬長者有輕微抑鬱。

三大因素﹕家人 朋友 經濟

該機構長者服務行政主任方慧珊稱,出現抑鬱症狀者以80歲或以上佔多(20.2%),而不滿與家人(52.9%)或朋友關係(49.1%)及自感有經濟壓力 (39.2%)是三大主要影響因素。她表示,該類受訪者最常感「自己好冇用」(64.6%)及沒有活力(62.3%)等。

65歲的李先生自2010年起確診橫貫性脊髓炎,曾多次復發,最終半身不遂,需用輪椅出入。由於多次入院,李先生開始情緒低落,時常對太太發脾氣,他形容「連老婆倒水給我都嫌她多餘」,又萌生死念,在2014年住院期間經精神科醫生確診患上抑鬱症。出院後,李先生接受愛羣社會服務處提供的剪髮服務,經職員介紹參加情緒健康講座,改善與家人溝通,現時情緒穩定。

李太說照顧丈夫時壓力甚大,時常心情鬱悶,不想出街見人,經愛羣社會服務處安排物理治療師幫手,又學到照顧丈夫的技巧,壓力大減,心情大有好轉。

倡預算案推動長者就業

政府將公布財政預算案,愛羣社會服務處建議政府推動長者就業,改善長者經濟狀况及提升自信;並引入以退休人士為對象的友善社區屋宇,提升長者生活質素,維持身心健康。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招募義工 | 支持益善之家 轉贈物資